Oct 27, 2017
picking apples
執蘋果
去了一趟執蘋果,其中流程是這樣的:一個桶,一個莊園,幾棵蘋果樹,一地熟果,他首先示範如何揀選好壞,然後大家開始,每滿一桶就用尼龍袋盛載帶回去。
執滿一桶又一桶,一袋又一袋,幾時先夠呢。原來沒有「夠」的極限,只要將「好」的底線降低,就可以重新納入更多。搖一搖樹幹,又是新一輪開始,重新逐個檢視地上果實,一切又可以重複一次。
上一輪判斷為壞的蘋果,今輪又可以判斷為好;別人認為壞的蘋果,我又認為好;換轉別人認為好,我又覺得壞;究竟好壞標準憑甚麼。標準本來在 host 那裏,但每次他隨手就可以執起兩三個,底線看起來比任何人都低。往往熟練者的底線和速度都反映,揀選不是目的,只是一個需要多人同時進行的過程;若果結果不是目的,那麼道德底線只是個人的選擇,執著也只是個人的執著。
直至 host 話夠,其實可能係時間夠,唔係蘋果夠。畀你哋玩夠,就去下一個景點。
執蘋果可能是工作,亦可能是一項活動安排,我自願接受差遣,要完成呢項任務。就當是一項任務,完成此任務生產出來的成果,其實並非純粹的貢獻,生產同時我亦消耗。引申到一個問題:這是消耗多還是生產多。如果消耗較生產多,又算不算貢獻。甚至延伸另一個問題:因為生產所以消耗,還是因為消耗所以生產。其實都算不清,但至少比只顧消耗拉近平衡,亦謂更有意義。
Oct 24, 2017
自然 e 學 . 命題
出發前
中秋節那個禮拜,我倆因參加工作營而前往 Estonia,一個我倆都未有聽聞的歐洲國家。Estonia 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工作營是甚麼一回事,大概是最初冒起的問題,然而更需要搞清楚的問題是:以一個甚麼理由出發,以及期望自己經過此行可以作出多大程度的轉變。
我份人比較容易迷失,那些感官帶給我的,以消耗精力帶來一刻歡樂,要用幾多剎那才可換來愉快一生。因為經歷過那種感官旅行,迷失過又回到日常,所以跟自己講過,要帶著一個理由(或者叫命題)出發,回來後為那個命題加上一個新的詮釋,這就是對我來講的價值。
此行我準備了電影《大隻佬》、歌曲《任我行》、音樂專輯《天演論》。
旅途中
然後我發現,「對那些未曾親身接觸的人的印象有很大程度是判斷錯誤的」。這是一個認知偏誤,或是捷思問題,既然發生了,又發現了,就覺得這方面可以做得更好,摒除多一個障礙,世界就多一點美好。
回來後
經過匆匆十天旅程,從異域回到家鄉,帶著一些記憶、一些習慣、一些懸念,看著一切生活日常的對比,也許對於那些需要跟自己靜靜相處的人來說,最令人感觸的是:那種稠密程度物質利慾令人無法沉息。也許我們需要的不是物質的外需,而是慾望的内求。
#estonia #kiidi #vol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