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故鄉在清明時節「拜山」的習俗是這樣的。
走往村後不遠的山丘,經過一塊農田,那裡是一整遍一個個沒有排列冒起的山墳,附近是長滿水藻的池塘。
我們先走到其中一個祖墳,拿起鋤頭鐮刀把附近及墓頂的殘枝雜草除掉,丟棄到附近凹陷的位置。然後用鋤頭從旁邊一些長滿短草的泥地掘起一塊塊方狀的泥塊,倒過來疊上除去雜草的主墓上,為其添上一層新的泥層,以及疊在墓位後旁的後土之上。在泥塊之間放上數張雞血紙,在後土旁邊點燃半袋冥鏹,插上幾雙蠟燭和以三為單位的壇香,再在主墓前奉上一盆食物,有雞、肉、魷魚、米酒等,以及焚燒紙錢、金銀衣紙和其他紙紮祭品。最後待其他親人都遠離後,便點燃一串炮仗。
如是者我們先後拜祭了三位祖先。據父親所述,第一個是祖父的父親(阿爺個阿爸),最後一個是我也曾見過的爺爺。
完成拜祭後,我們便舉家沿路折返。
是日為清明節正日,出席者包括大伯父母、四姑媽及其外孫、家父母、堂大哥及其兩女、堂二嫂及其子、表姐。據悉,後土的位置是根據男左女右的規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