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30, 2016

好時辰



遇上你 太感恩 不遲亦不早 等我笨夠了 傻得多 方前來抱抱

20161228

Photography by @maryannhk
Floral arch by @vivify_solution_wedding


Dec 28, 2016

理想對象



一張張漂亮婚紗相 連眉目都似在發亮 改天你與我來一張 該很理想

Dec 27, 2016

the last moment of friendship



相遇,相識,相擁,相傾。相約,交往,同行。互助,互勉,共樂,共悲。
從這邊,走往那邊。
最後的朋友關係。

20161227

致前度



或者你已經唔再 give a care,但請容許我將心裏面潛藏嘅感覺講出嚟。

回想起那些戀愛,曾經我感到無論如何努力做好自己,有些事情總會在生命終結時帶著遺憾一併離開。

遺憾,係一種負面諗法,亦係主觀意見,其實從來都唔知,何謂完美,你嘅完美未必係人哋嘅美滿,完美可能只係一種主觀想法。所以學習接受,接受過去嘅故事只留在過去,過去不可以帶到現在,沒有那個過去就沒有這個現在,現在一定可以做得更好。那就不必執著遺憾了。

林夕讓我彷彿去過一趟雪境,感激千堆雪曾經落在長街,但日出一到彼此卻必然瓦解。拆不拆開裏面完美的世界,才是決定送信還是收件,護送還是保管。走過一趟雪中送信,雪已下過,信亦送妥。

我們就似天地之間星和雲、風和塵,數不盡,實無形。與天地常在,就是我們的掛礙。

祝願愛過每一個幸福快樂。


「初戀難忘心痛
你可會記起害你哭崩半天的歌 如像往日你我」
有你有我 - Supper Moment


「你是一封信我是郵差 最後一雙腳惹盡塵埃
忙著去護送 來不及拆開裏面完美的世界」
郵差 - 王菲


「共你就似星和雲 昇和沉 彼此怎麼掛礙 美麗多於遺害
共你就似風和塵 同不同行 與天地常在 那怕沒法再相愛」
守望麥田 - 王菲


「謹將這首歌獻上給我從前每個男孩 如盛放的花朵」
給我愛過的男孩們 - 彭羚

Dec 21, 2016

關於送禮



冇計算住各方親朋好友會預備幾多禮畀我哋,但係知道「依照一般傳統」,為表心意我哋都會預備或多或少禮物或者利是,送畀一對新人。

我哋兩個都有一個理念,簡單講就係覺得大家唔使送甚麼禮物或者「人情」畀我哋,表面原因就係,唔好「禮尚往來」呢種社交模式。我哋再深入探討,提到「物質主義」,「迫人哋接受你所送出的禮物」呢啲問題。我諗大家都有試過玩交換禮物接收咗啲用唔著或者唔鍾意嘅物品,正面啲諗就係「人哋一番心意,送贈者嘅選擇代表住送贈者嘅為人特色」,雖然就個別事件咁睇,係唔值得介懷,但係宏觀少少睇,點解整體人群社交會以買、送禮物嚟表達心意呢?有冇一種更直接或更有意義嘅表達方式呢?

「人情」方面,我哋邀請各位出席我哋嘅婚禮,其實係一心一意想將我哋嘅喜悦分享畀大家,並冇諗過要任何金錢上嘅交收。場地模式使費係我哋嘅選擇,我哋應該自己負擔。再者,我個人實在好批判呢種不明文規定「嚟出席要畀『人情』嘅習俗」,我完全唔認同「人情」係可以以一份金錢去 fulfill。如果我只係「邀請」你嚟,而唔係「請」你,我應該要講清楚呢餐每人夾幾多,咁樣對大家都公平。

或者我咁講係挑戰緊好多人嘅價值觀,或者直接得罪咗一啲人,或者有啲人接受唔到,或者係我太偏激…,請容許我講聲唔好意思,我真係唔想隨波逐流,我係想每件事都諗一諗背後嘅故事同意義,咁樣做起嚟先可以理直氣壯,對得住天地人。呢個亦係我一開始搞呢個活動嘅理念之一。

可能係遲咗少少,如果可以的話(唔得都冇所謂嘅),我會建議將呢份心意轉化為慈善力量,幫助社會上嘅弱勢個體。個人嚟講比較支持「動物權益」同埋「保護地球」嘅組織。多謝。

Dec 6, 2016

dede the kitten



人生這可怕的染缸有所有污垢要面對
人轉眼將會大個女

Nov 25, 2016

international meatless day



it's international meatless day

一心常餐
透明玻璃飲管,自攜使用可減少消耗即棄塑膠

Oct 26, 2016

香港流浪狗之家



能夠為佢哋服務係我嘅福氣,感激這次機會

20161023

Oct 25, 2016

救救地球,由根本做起──《自己地球自己救》

請容許我將這篇原載於《△志》(三角志)第 62 期(2016 年 8 月)的文章摘錄在此,以便將來回看。
原文連結︰http://www.arts-news.net/node/19150

救救地球,由根本做起──《自己地球自己救》
文︰阿角 圖︰安樂影片


據說,今年「有望」連續第三年成為有紀錄以來地球最高溫的年份。當然刷新這個紀錄沒有甚麼值得高興,而是一個迫切警號:我們正活在全球急速暖化的時代。這代表甚麼?除了氣溫更熱,海水也會變暖、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以致海洋生物適應不良大量死亡。陸上,某些對溫度較敏感的植物會變少,沿著食物鏈引起生態災難。站在地球生物頂端的人類,又怎可能獨善其身?問題是,「拯救地球」目標太遠大,作為升斗市民,除了隨手關燈、避免浪費與廢物回收之外,能夠做的又有多少?法國紀錄片《自己地球自己救》,給我們一個確切的答案。


衣食住行的影響力

如果有方法能拯救人類免於滅頂之災,誰不想呢?問題是,「綠色生活」是甚麼?是否要像嬉皮士一樣自給自足,拒絕旅遊、肉食、電力與消費?老實說,對於在城市長大的人,這樣生活的門檻太高,太不方便,也太辛苦。畢竟,當少數人能承受這種生活方式,影響力實在有限。那在保留現有生活水平的框架下,我們能否保護環境?《自己地球自己救》說,當然可以。在片中,法國女星瑪麗蓮洛倫與環保活躍份子西力狄昂,一起尋找對抗全球暖化的可能方案。

他們發現,環保不一定要過得刻苦。不一定要自給自足,但請盡量吃本地農產品。除了減少碳排放,質素更有保證,也為土地綠化提供誘因。但本地或有機產品價錢較貴,除了靠良心消費之外,如何能在大量生產廉宜食品的威脅下持續運作?更大的動力是鼓勵本地消費,選擇會採用本地產品的食肆與店鋪,為本地農產品提供更大的利潤。從吃得好出發,拒絕吸乾地球資源的量產耕種與畜牧方式,使地球變得更綠意盎然。

那汽油呢?電力呢?我們很難回歸沒電沒車的原始生活啊!瑪麗蓮與西力在北歐找到答案。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單車道與行人路與馬路一同納入城市規劃。大部份市民均以單車代步,更環保省油,也避免塞車。另一方面,隨著科技發展成熟,可再生能源已取代傳統石油發電,並非異想天開。在挪威奧斯陸,就有六成電力來自風力、地熱或太陽能發電。更重要的是,可再生能源使生產電力「平民化」,只要太陽、屋頂與數十塊太陽能發電板,電力便能供應一個家庭所需,自然更省錢與便宜。不過,電力公司與石油公司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嗎?當然不會。所以,要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改變既有模式與配套,背後難免牽涉更複雜的政治。

太陽能發電愈來愈可靠
小鎮自行推出的貨幣

環保也有關政治

要選擇更環保的生活,我們不必出走山林,而是改變身處環境。但看英國剛推翻了各國在巴黎氣候協議的減排目標,就知道在環保議題上,不能假手於各國政府。那麼,如何可以迫使政府支持對人類未來更有利的政策?除了手上選票至關重要之外,在消費主義當道的今天,錢才是最基本的動力。你口袋每一分一毫,也是改變世界的資本。如果你選擇把錢花在本地經濟之上,避免用錢支持跨國企業,便能削弱商人對政府的影響力。如何實行?為了促進本地消費,英國有人推出只在小鎮流通的貨幣,以折扣優惠鼓勵大眾在本地商店消費,創造小型經濟體。當更多金錢在民間流通,權力就重新回到大眾手上,政府自然要開始傾聽市民的要求。例如在破產後浴火重生的冰島,市民大眾除了投票,更可實質參與制定政策。可惜的是,用消費取回權力的想法,建基在健全民主制度之上。在香港,要迫使政府採取有利環保的政策,仍有一條漫漫長路要走。

要改變社會,最根本是教育。以上想法雖好,但只有少數人支持的話,影響力仍有限。環保不是立竿見影的事,要靠一代一代連綿不斷努力,才能把地球拉回正軌。所以,教育下一代保護地球的重要性,教他們如何善用資源,教他們成為不自私的人,才是最終答案。經過二十年教育改革,芬蘭教育公認全球最佳。但導演們發現,這個教育制度不是要「訓練」出擅長競爭的下一代,而是以培養出優秀國民為己任。換言之,他們希望小朋友成為更好的人,再由他們手中建立更美好的社會。那我們交給下一代的未來,又是甚麼模樣呢?

也許,我們正活在最後一個能拯救人類免於氣候變化而滅亡的時代。你的孩子以至他們的孩子將來活在一個怎樣的世界,取決於你今天的行動。《自己地球自己救》證明了,一個人的力量並非微不足道,你也能改變地球。問題是,你決定怎樣做?

發展


儘管擁有 怕一切變得罕有

每次來到粉嶺都是這種感覺

沿沙頭角公路流水響路附近一路走回市區,經過軍地龍躍頭文物徑入口,轉入馬適路,再一次來到馬寶寶社區農場守護的馬屎埔,一邊是荒廢泥地,圍上鐵網,放了幾架鏟泥車,另一邊就是墊高幾層的私人屋苑。

這類樓盤從地面到三至四樓一般都是小型商場、停車場或會所,住宅的一樓已離地至第七至八層。這類建築是一種「固步自封」的風格,讓外面的人與屋苑擁有者相隔一磚石屎,可能讓裏面的人有種優越感,「擁有」而與眾不同;外面的人看著冷氣槽、保安守衛、人工叢林,只能遠觀,不能相見。社區就是如此裏外相隔,石泥對立。

那塊農地、鄉村,「聽說」被發展商迫遷,卻有一班人一直守護、經營,他們提倡「永續農業」、「本地生產」,希望有一天,可以得到應有的生存空間,可以讓這片土地長久經營下去,這個想法其實也是為城市而做。

何謂「城鄉共融」,城市只是為了得到而換取,以為以金錢、物質就可以「等價交換」一些原始生活、自然環境、基本尊嚴,以金錢補償了他人「損失」,又以甚麼來補償「自然」的損失?

城市人,營營役役,為生活而奔波,這是你們想要的嗎?
城市物質富裕,到處充斥誘惑,彷彿窮一生都無法享受得完,但是快樂要用多少的犧牲來堆砌呢?
發展是否可以解決問題,如果這是為了下一代,下一代的環境被這一代消耗,還有甚麼可以發展?

鐵塔以下青翠山嶺 化作了石油站
鐵塔以上一對鸚鵡 也要各自逃難
鐵塔以下都市璀璨 根本不懂感嘆
花瓣吹散 誰在乎誰著眼

聽說發達只有興建 蓋夠八十層吧
聽說過活只有改變 變到再沒童話
聽說進步 黑臉琵鷺儘管犧牲一下
牠一張臉 已給你記憶風化

櫻花迫於遷往悄靜月球 天高海闊珍惜不夠
雛菊都給安葬以後 換到繁榮誰來內疚
只許燈飾普照地球 不許花園開墾幾畝
鮮花死了 至感慨愛得不夠

這個四月相對乾燥 吻到有裂痕吧
這個八月天氣很冷 再見快樂炎夏
聖誕晚上感到炎熱 儘管燈飾優雅
當天飄雪 你可會有些牽掛

櫻花迫於遷往悄靜月球 天高海闊珍惜不夠
雛菊都給安葬以後 換到繁榮誰來內疚
只許燈飾普照地球 不許花園開墾幾畝
鮮花死了 至感慨愛得不夠

櫻花迫於遷往悄靜月球 天高海闊珍惜不夠
繽紛煙花閃照過後 望見層層浮雲漸厚
開採山丘斬去木頭 花開花落不可拯救
儘管擁有 怕一切變得罕有
即使擁吻 怕空氣已不足夠

曲: Eric Kwok 詞: 林若寧 唱: 李克勤
花落誰家


Oct 18, 2016

壽命


街燈的燈泡壽命有多長,怎麼從未看見它們壞掉有人逐顆爬上去更換。

一條隧道的壽命有多長,會不會有一天沒人用的時候塌下來,或者壯草從歷青底下冒出來,將整個空間埋沒。

棉衣的壽命,穿著、洗濯、烘乾、穿窿…哪一天會薄到完全分解。

膠飲管,石油提煉品,不能自然分解,丢到海洋,漂到荒島岸邊,任由風浪拍打,一直一直,直到幾百年後,可能依然是一支飲管…

人的壽命,短短數十年,如此心思細密,如此執著,建設、破壞、修煉,最後歸零,皮肉分解,骨頭化灰,就像從沒有出現過。一百年後的人,沒有見過這一代的人,他們看到的山嶺、水流、雨水、白雲、貓狗,仍是如此運作。

對於自然,我們所見的一切都太短暫,瞬間轉逝。對於自然,他的壽命可能剛到達盛年,他仍有壯年、老年要去面對。他一個呼吸,為大地帶來震盪,為火山口帶來煙灰。或許他無為意眨一下眼的風暴,有幾多百萬人不用上班待在家,正如我們為了生活打拼,也無瑕去看顧心靈,平衡健康。

一隻夏蟬,過了夏天不會再聽到牠,牠的生命延續倚靠繁殖,沒有別個選擇,牠們清楚自己的壽命,自己的目標,自己生存的角色,牠們煩惱的,就只是這個夏天怎麼撫育孩子。

莎士比亞的劇本、莫內的睡蓮、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牛頓的萬有引力,存在已有一世紀,比任何人長壽。或許它們可以一直流傳下去,只要人類一直生存,只要它們夠經典。作為人,我們無法與自己的壽命作對,但可以以創造的思想,讓它們流傳人間,給後代參考、欣賞。

萬物有始有終,都有其壽命,借佛家講法,緣起緣滅,自有定律。我們的煩惱、感情、理想,也是緣起緣滅,於時代洪流,或許沒有擔當甚麼角色。珍惜,此刻看見的、可擁抱的,或者就是我們可以做的,應該做的事。

「二百年後這裏甚麼也都不是,宇宙裏有甚麼不是暫時」
九龍公園游泳池 - My Little Airport


Oct 4, 2016

world animal day


「世界『動物』日」帶出的其中一個問題應該是,
「人」為甚麼要吃肉,
要不要吃肉,
不吃肉「人」失去了甚麼,
吃肉的感覺是怎樣,
「動物」的感覺是怎樣

Jul 5, 2016

信念


更深刻體會到一個人的「信念」(政治、宗教、生活模式)是不會輕易動搖這回事,因為沒有一種信念是絕對正確,或者絕對錯誤。對我來說這並不成立,我很容易被動搖,因為我的信念很脆弱。是的,當你明確認定自己的目標的時候,生活上很多負面情緒或負面看法都會遂而消減,生命有了希望,不再只是流於基於自己那個「烏托邦」而作出的批判。

我很慶幸在此刻我想我找到自己的目標,是排除萬難的,是經得起批判的,是無悔的。我要向著它實行!

感謝這位朋友的見面及無私的相談。

20160629

Jun 17, 2016

無力挽回與希望


從盧冠廷的言談明白一個道理,當大家想知道他身為一個環保意識份子,怎樣向外宣揚這個訊息,他說「有三個議題是你無法改變他人的看法或取態:政治、宗教及生活方式」。

即使他已經了解環境破壞這個問題已經進入不可挽回地步,莫論人類需要經過甚麼辯論然後認為應該向這一方面踏出多闊的一步,甚至對氣候的影響已經有「時間表」,已經預見一個大家有生之年就可「親身體驗」的變化(是的,我們很熱衷任何有機會親身體驗的機會,然後自拍一吓留念),但是在無關的場合(例如演唱會)強行說教是可以帶來反效果。於是,他做回自己,過簡單的生活,唱作快樂歌曲,宣揚大愛訊息。

他的環保主張是否危言聳聽?
如果情況已經變得如此絕望,我們還有甚麼可做?

他就是在絕望中跟你講希望的人。

參考
盧冠廷在 2016 年 6 月 2 日出席 903《口水多過浪花》節目

20160610

Jun 15, 2016

雉雞



我問我媽:「覺唔覺生仔其實係一個自私嘅行為?」

當我諗到生仔其實係一個自私嘅行為,就諗到飼養動物然後將之劏咗嚟食此行為,其實亦然。佢哋有冇話過想嚟到呢個世界被飼養被困喺籠内被屠宰呢?就好似某類電子遊戲入面玩家在被殺後會被安排隨機在版圖某個位置重生,喺一個無法突圍嘅位置重生,還算生嗎?只能等待呢 round 結束下 round 再嚟過。

既然牠們有感受,有快樂有恐懼,有嚮往自由嘅天性,在培育過程一開始,佢哋就知道自己嘅存在只係為長大一點,大髀嘅肉肥美一點,然後被屠宰。全世界有生命有人類嘅地方每一日有幾多個生命正經歷呢個感受,加埋一齊係一個幾震撼嘅控訴。得罪講句,集中營、種族滅絕呢啲事件其實每日都喺度發生緊。


於 2016 年 6 月 7 日為抗爭而獻上生命的兩隻雉雞

圖片來源︰商台新聞

參考

〈人面獸心〉抗爭者 追求自由的雞-麥志豪
2016-06-14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182373 (Backup)

家禽大撲殺 雉雞逃亡遭輾斃
2016-06-0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608/19645606 (Backup)

長沙灣走失雉雞被車輛輾死
2016-06-07
http://www.881903.com/Page/ZH-TW/newsdetail.aspx?ItemId=875909&csid=261_341 (Backup)

Jun 4, 2016

魚 缸 水



(在竇靖童的花樣年華裏,)相愛時你是全部,不相愛時只覺得你似曾相識。


魚 缸 水 辦公室 窗臺 氧 放假 世界 生存 糧 一個 同伴 生命 記憶
還有呢?

牠在想甚麼
你想到甚麼

May 16, 2016

東涌日和


東京景緻沒有 東涌風景也尚算能獨有
延續每分鐘相廝守


May 13, 2016

一心素食


去過「一心素食」好幾次,今次注意力停留喺大師一夕話

May 6, 2016

下輩子跟你再漫遊 火星金星全宇宙


謝謝你當天牽我手 感激你欣賞我就夠
隨年月長大誰會老 只得你當我小朋友
下輩子跟你再漫遊 火星金星全宇宙
你的溫柔和暴燥 我全都接受

謝謝你 - 樂印姊妹
曲︰駱胤鳴 詞︰駱胤鳴

Apr 27, 2016

背囊品牌的用家



最近幾個月有一個背囊品牌,銷量上升得誇張,去到港九十八區,上至師奶,下至學生妹,中佬、後生仔都有人孭,仲喺深水埗見到有此款式翻版出售,證明此袋流行程度令人趨之若鶩,亦證明此袋的用家層面並不一定是品味之選。呢個袋嘅普及蔓延,令我覺得呢個社會好恐怖。

情況有如有一期曾經流行 LV, GUCCI 等幾個名貴手袋品牌,實在講唔出點解要一人孭一個,一眾港女繼而大陸遊客衝去廣東道追捧。論款式,絕對唔係美觀﹔論設計,只係見到用 logo 密鋪平面嘅共同特色,一式一樣﹔價錢,可能係被追捧嘅原因,證明攜行者嘅購買力,但絕對損害緊攜行者嘅衣著品味。

至於今次呢個日本背囊品牌,其款式算係多花紋選擇,仲會推陳出新﹔設計係比較新穎,令人一眼就認出呢個品牌﹔間隔實用,滿足到用家實際需要﹔價錢相對符合大眾水平。以一個相宜價錢買入一個具設計反映個人品味而又實用嘅背囊,在潮流未開發嘅時候其實都算係 good taste,但呢個風氣唔知咩原因被各界追捧,品味層次頓時變得模糊俗套。最大弊處係呢個袋無論花紋點變其款式設計始終不變,即是說任何人孭呢個袋其實都係孭緊同一個袋,如果花紋一樣,調亂之後你根本無法分辨哪個袋屬於你。於是一街都係師奶、學生妹、中佬、後生仔孭住「又係呢個袋」。諗起都覺得發。

恐怖嘅係,完全理解唔到點解會有一班來自唔同背景層面嘅人選擇同一個款式嘅袋,接受到自己同唔同背景層面嘅人擁有共同嘅口味,咁其實代表住啲乜嘢?點解佢哋會覺得呢個袋襯佢哋,而又可以襯落幾廿萬人身上?點解人既要突顯自己嘅不同,例如喺唔同場合爭取表現上位,又要追求擁有同大眾擁有一模一樣嘅物質生活?到底佢哋係有要求定係冇要求,我睇唔透…

如果話香港人係有一種「人有我有」、「唔執輸」、「人哋試咗,終於輪到我試」嘅羊群心理基因,我覺得呢部分嘅香港人真係同羊冇咩分別。要追求一個多樣性平衡嘅社會生態,在養住一班羊群情況之下,只會引嚟豺狼當道,任意宰割。羊只會成為食物鏈嘅底層,而又甘於奉獻呢一條金字塔般嘅食物鏈。

Apr 21, 2016

香港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1982 的)香港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心中的故鄉
・這裏讓我生長
・有喜歡的親友
・有喜歡的陽光
・路上人在跑趕呀趕
・幹勁令人欣賞
・有許多好處沒法講
・永遠是尋夢鄉
・色調難忘
・小島水裏躺
・處處換上新裝
・海鷗飛過自由港
・小島穿晚裝
・處處耀眼生光
・市區的吸引沒法擋
・載有我童年夢想
・叫人不易遺忘


Apr 17, 2016

過去總是美好



今天是陳僖儀離世三週年。我將呢個事件記錄在自己的行事曆,每年重複一次。(係,我係會將一啲大小公眾私人歷史事件記錄,到時到候提醒自己。)

「常錯覺半空的飛鳥是我」其實呢句歌詞都幾令我印象深刻,可能因為佢可以應用喺好多場合。

過去總是美好,其實好明白,Sita 出事嘅時候只係剛剛起步,有一兩首歌出名,唔算係咩樂壇巨星。但係佢嘅離開確實為樂迷帶嚟震憾、哀傷,我哋總係會認為,一個人突然離開,好惋惜,如果今日佢還在嘅話,世界會幾美好。《忘川》呢首歌,因為再唔會聽到佢嘅新歌,成為佢嘅絕響。於是佢嘅美好一直停留喺佢離開一刻,就係佢生命最青春,事業輝煌嗰一刻。我係悲觀者,嗰一刻好美好,但係唔代表會一直以後都美好,有可能更好,亦有可能已經是人生一個高峰。正如一個人嘅美貌,喺廿幾歲時最美艷,過後皮膚只會衰老,增加嘅可能係歷練嘅韻味,但唔再係青春嘅朝氣。無論如何,嗰一刻已經過去,仲愈離愈遠。

我哋停留喺眷戀過去嘅美好,因為活在當下,有太多唔想接受嘅現實,對未來又充滿憂慮與恐懼。呢個係恆久不變,唔同年代嘅人都一般抱有嘅心態。如果可以返到嗰一刻,一切停留喺你認為美好嗰一刻,世界唔需要流動⋯陳百強唱住「閒時留在過往中打圈,輕撫瑣碎的舊片段,仍是那麼眷戀⋯」譚詠麟又唱「誰可以將光陰倒轉,再讓往日復現眼前⋯」。係就好,但係人就係要追求突破追求新鮮,又要新科技,又要聽新歌,又要追新劇。我明白,呢種停留嘅心態會令人不思進取,沉溺而無法抬頭,展望將來。但係問題係,究竟往日嘅人生活開心啲?定係今日嘅人開心啲?往日嘅人會唔會又覺得再遠古啲會開心啲?

或者人類根本沒有「進步」,只係重蹈覆轍,歷史重演。「進步」只係一個慫恿人尋求開心嘅幌子。而家社會嘅現象唔係咩新鮮事,只係人善忘,人冇讀歷史,人不斷畀希望自己。但係睇真啲,人性其實無變,善惡之間沒有多咗善定惡,哲學理論亦一早經歷思辨之旅。錯覺令人覺得科技進步,文明進步,我嘅努力令我擁有更多。其實廿年前嘅雀仔飛得開心啲?定係今日喺街見到嘅雀仔飛得開心啲?將來,甚至下一代,會唔會比今日飛得開心?

Apr 4, 2016

仍然要相信這裡會有想像


見到杜鵑嘅盛開,影嗰時係諗住呢句歌詞。咁啱今晚金像獎頒獎禮,《差一點我們會飛》又攞獎,實屬巧合,呢首歌其實一直喺我 playlist。
黃淑蔓話:「係想像,唔係希望。」